很有幸也很自豪,我们作为我院首批志愿者奔赴浦东机场航站楼参加上海闭环抗“疫”活动。
有序——这是参加志愿者培训时最深的感受。鉴于境外疫情加速扩散蔓延的态势,守好国门显得尤为重要。此次培训、准备工作特别详尽,从具体的工作流程、防护服的穿戴、每个人的排班情况到红、黄、绿标的识别与分类管理,整个培训严肃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震撼——这是我们进入机场时的第一感受。浦东机场的航站楼里汇聚了江浙沪等多个省份的工作人员,大家统一着隔离服,戴口罩和护目镜,放眼望去,根本看不清一排排严阵以待的“大白”“大蓝”们的真容,除了有些人的背后写着名字,很难分清谁是谁。穿上隔离服有一点点闷,但正是这种“闷”让我反而更有安全感。
轮值——三班倒确保24小时守护国门。我们志愿者被分成四组,24小时分三个时间段(早上8点至下午4点、下午4点至凌晨12点、凌晨0点至早上8点)轮流值守。根据每位入境人员的不同情况,他们的护照会别被贴上不同的颜色,走不同的通道。这些天来,疫情防控政策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确保入境人员按规定接受检测和隔离是我们的职责。工作期间我们基本保持8小时不喝水、不上厕所,稍微空一点时,我们会轮流到组织为我们准备的躺椅上休息一会,确保体力,大家相互补位的意识也特别强。
暖心——守护过程中总有些小细节很动人。由于入境人多,检测复杂,整个登记流程就要几个小时,但乘客没有抱怨的,都非常配合。等候检测的队伍很长,期间乘客的一些需求,比如水或防疫物资……我们总是尽力满足。在登记完成后接送乘客去指定地点进行检测时,车上的司机、工作人员也都化身成“大白”“大蓝”,贴心地提醒乘客错落坐开,保持距离。一路上前后警车护航,将他们送至指定地点,整个闭环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很暖心。
连日来,上海防控境外疫情输入的压力陡增,为迎接“外防输入”大考,上海从机场内、航站楼、社区管理“三个闭环”筑牢安全屏障。此次我们参与航站楼这一闭环,亲历上海在严防疫情输入上 “绣花式”的管理。有一位乘客说,现在的中国就是真正的“诺亚方舟”。我想,这样评价的背后是众多职能部门、医护人员、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守一道门、护一座城”的美好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