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丨体味疫情下的 “烟火”

时间:2020-02-21

这次到居委会提供防疫志愿服务,让我领会到了群众工作的家长里短和千头万绪,也收获了宝贵的基层工作经历。

 

1.jpeg


我这次服务的是彭浦镇永和二村北一居委会,该居委会下辖137个楼道、3000余户,共10000余人,老年人占比超过四成,其中也不乏残障人士等特殊对象,因此耐心、真诚成了本次志愿服务的第一要求。当然,真正做到合理诉求有求必应才能做好老百姓身边的贴心人。

 

2.jpeg


志愿服务无小事,耐心真诚才能永葆初心。志愿服务期间,适逢第二轮口罩购买,第一天我就被安排去帮助居委会工作人员一起进行口罩购买网上预约。或许这对年轻人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但对大部分老年人来说,因缺乏相关的网络知识,网络预约便成为了困难。于是乎,常常会有老年朋友来居委会抱怨,这时,我们志愿者就会和居委会工作人员一起,耐心地帮助老年人安装软件进行口罩预约。

 

3.webp.jpg


一天下来,我干得最多的就是下载软件—注册用户—预约口罩,同时还要不停地向老年朋友解释新的口罩预约政策——虽然有点麻烦,但多数年轻人可以自己手机搞定,这在很大程度避免了人员聚集,减少了疫情风险,老年朋友听完也表示理解。这些日子以来,我发觉一项工作短时间内重复可能不难,但若成为每日工作的主旋律,且伴随各种抱怨和质疑时,光有耐心可能还不够,还要不断调整心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才能真正做好、做实。在这里,我亲眼目睹了居委会工作人员对待每一位居民的耐心与真诚,那些瞬间我总是被深深地打动,并由衷地敬佩——他们在抗疫、防疫工作中始终为人民服务的初衷。

 

4.jpeg


百姓之事无小事,合理要求有求必应。小区实行返沪人员报备制度,任何从外省归来人员需到居委会报到备案。现实是有少数居民返沪后未报备遭人举报,这时我们志愿者会立刻跟随工作人员,对被举报的居民挨家挨户上门核实、登记,同时做好告知工作,既要避免小区内不必要的恐慌,又要保障居民生活安宁。那天,一个小区老人摔倒受伤,头部大面积流血,社区居民第一时间跑到居委会反映情况,我们志愿者和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便立刻停下手头工作,搬出储备的轮椅赶去事发地进行处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每次和居委会书记、主任巡视小区时,他们总能和每一位居民热情聊天,并清楚知道每一户家庭的人员情况、性格脾气等,我想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或许就是他们每次能够轻松化解居民矛盾的关键法宝。

在社区志愿服务的这几天,我觉得要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做实事、做好事,光有耐心和真诚还不够,还要下点功夫做些看似“份外”事,若非对老百姓“所求之事”的内在逻辑和背景有足够把握,基层工作也只能是“隔靴搔痒”,而要做到这一点,一颗守区有责、守区负责、守区尽责的责任心必不可少。

   文字:褚年越

打印此页 关闭页面

主办单位: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