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身边榜样,凝聚奋进力量丨静检之星

时间:2021-11-09

      

为进一步巩固深化检察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弘扬英模精神,发现“身边的榜样”,激励全院干警学有榜样、比有标杆、赶有方向,营造“人人争当先进,事事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静安区检察院开展2021年第三季度“静检之星”优秀人物(团队)评选活动。第三季度的“静检之星”到底花落谁家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他们是护网行动的诠释者——网络犯罪检察办案团队;巡回检察的发言人——社区矫正监督检察办案团队;把好党建新方向,凝聚部门力量的掌舵手杨睿;在办案中学习,在学习中总结的调研能手谢丽娟;行走在街头巷尾,为民服务的公益检察人刘国敏。

网络犯罪检察办案团队

他们用心办案,用情为民,携手打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网络环境。第三季度,团队共办理审查逮捕案件43件88人,审查起诉案件45件103人。“护网行动”持续升温团队自成立以来,致力于网络犯罪案件专业化办理,针对网络犯罪案件,第一时间查清犯罪事实,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保证案件公正处理。同时,通过强化信息互通、证据移交、技术协作,凝聚惩治网络犯罪的合力。“反诈天团”频频出击自五月下旬以来,团队先后打出“检察官进校园”“检察官进社区”“反诈微课堂”等组合拳,打造属于静检自己的法治宣传品牌——“薛阿姨”系列反诈微电影。在忙碌办案之余,他们舍弃休息时间打磨剧本、自导自演,作品被最高人民检察院金融检察微课堂、央视今日说法栏目、央视频等平台录用,其中,短视频《金主来了》还被“学习强国”APP采录。“百万直播”重磅来袭七月,团队在五天内连续直播两场,联合正义网在抖音、知乎、微博等平台,聚焦毕业季最常涉及的“求职陷阱”,直播“检察官公开课”,超百万人观看,直播室互动频频,反响热烈;在微博“聊点正事儿”栏目,联合百万粉丝博主、协合医院知名教授等就“医美”话题连麦直播,深挖医美背后的“黑灰产业链”、暗伏陷阱的“美容贷”。

社区矫正监督检察办案团队  

今年7月以来,社区矫正监督检察办案团队完善社区矫正监督机制,强化社区执法活动监管,高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更新理念,构建监督新格局他们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巡回检察机制,结合社区矫正检察官办公室的设立,及时更新监督理念,构建“派驻+巡回”有机衔接的监督格局,全面提升社区矫正执法的规范化水平。制定方案,巡回检察全覆盖依照本院社区矫正巡回检察规定,制定实施方案,设计涵盖调查评估、教育奖惩、外出管理等核心环节56项内容的巡回检察目录;成立两个巡回检察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询问谈话、走访调查等方式,对本区共14个司法所的社区矫正履职情况开展了巡回检察。加强配合,履职尽责促发展通过加强与区司法局、街镇司法所的沟通配合,将日常嵌入监督与动态巡回检察有机结合,着力发现、纠正深层次问题,强化跟踪问效,确保监督效果,同时积极促进涉企社区矫正对象外出管理办法落地,保障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合法权益,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杨睿

行政主任怎么干?她坚持党建领航,做好党建工作“指导员”、党风廉政“监督员”、行政事务“协管员”、教育培训“辅导员”和检察文化“宣传员”五大角色,为检察业务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开辟红色驿站她聚焦支部建设,创建“初心护平安 逐梦检察蓝”党建品牌;发挥党员“旗帜”作用,实行共产党员挂牌上岗制度;凝聚党建力量,打造“一室一廊一牌”党员之家,设立百年党史学习墙、廉政教育墙等,建设宣传新阵地。锻造红色引擎她着力在增强党建活动吸引力上下功夫,策划组织巴士情景党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共计12次,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向纵深发展;在深化党建业务融合上下功夫,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掌握部门干警思想动态,实现党建工作和检察业务同频共振、同步发展。永葆红色初心她坚持以为民办实事检验党建工作成效,她所在的第一检察部党支部分别与静安寺街道静安居民区党总支、宝山路派出所党支部签署结对共建协议,通过走访调研、送法进社区等形式,打造共建共享的区域一体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借助党建共建平台,上门慰问社区困难群众,深入静安寺街道小区,开展助力疫苗接种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架起与困难群众的“连心桥”。

谢丽娟

坚持在办案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2021年第三季度,共协助检察官办理审查起诉案件23件23人,办理侦查活动监督案件3件,制发《纠正违法通知书》3份。多办案,提升业务能力她始终保持着不断学习的热情,以拓荒牛的精神,奋勇向前,协助检察官办理了非法买卖枪支、走私贩卖毒品、危险驾驶以及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等一系列疑难复杂案件,在办案中提升核心能力,为更好履职担当打下坚实基础。善分析,拓宽解决途径她通过数据分析和典型案例梳理的形式,撰写《2017至2020年上海市静安区检察院涉寄递毒品犯罪案件办理情况分析》,剖析寄递毒品犯罪案件的特点以及寄递行业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为邮政管理部门、检察机关加强寄递行业安全管理、有效切断毒品流通渠道提供积极参考。该分析被高检院第二检察厅刊用。常思考,严打违法犯罪国际禁毒日期间,她与同事杨阳梳理了三年间院办理的毒品案件,围绕新型毒品案件呈现出主体年轻化、毒品交易日趋网络化、寄递化等特点,共同撰写《上海市静安区检察院新型毒品犯罪典型案例白皮书(2018-2020)》,为打击新型毒品犯罪、强化禁毒知识宣传贡献有益思考。

刘国敏

公益保护,刻不容缓。作为“公益检察人”,刘国敏和她所在的团队率先探索公益诉讼案件繁简分流、简案快办机制,将平均办案时间缩短到普通办案时间的1/7。2021年第三季度,她共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8件,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附带民事公益案件2件,民事公益诉讼案件2件,制发检察建议7份、磋商函1份,出庭支持公诉4起,实现公共利益“快保护”。紧盯群众需求,她承办了首起公共利益“快保护”案件——居民区饮用水安全案,从发现线索到制发检察建议再到与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现场落实整改,用时仅48小时,相关做法被最高检微博、微信公众号转发。紧盯城市公共安全,针对老旧小区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问题突出、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情况,她与同事实地走访辖区内62个小区,会同区应急管理局、消防救援支队开展调研,通过向街道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紧盯生态环境保护,她和她的团队,联合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生态环境局、城管执法局、市场监管局、房管局、相关街道办事处,针对沿街餐饮户和大型商场排水、排污整改情况开展联合检查,参与河道水质检测、非法排污调查工作,全方位了解河道周边环境以及治理措施,畅通线索举报渠道,与区河道管理所联动联防联治,合力推进河道规范整治。

 

打印此页 关闭页面

主办单位: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