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有偿出借微信账号还可能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有这么大风险!”
“这些骗术太狡猾了,多亏检察官提醒!”
在彭浦镇幸福新苑共和新路3650弄居民区里,一场干货满满的普法课堂引发居民热烈讨论。近日,静安区检察院第七检察部干警化身“反诈卫士”,为社区百余位老年居民送上防诈“护身符”。
反诈课堂开讲!
真实案例敲响警钟
“大家知道吗?我们身边就发生过因为轻信虚假投资项目,结果血本无归的教训。”第七检察部行政主任谭骁以这样一句引人深思的开场白,开启了“防范金融风险 守护幸福晚年”主题普法课。
“有不法分子编造虚假的养老项目,承诺每年有远高于银行同期利息的收益回报,不少老年人投了钱,最后却连本金都拿不回来……”现场,谭骁聚焦投资、电诈、征信、消费等重点领域,联系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结合非法集资犯罪“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社会性”四大特征,通过一个个真实案例,向居民们揭示非法集资犯罪的危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手把手教大家识破可能隐藏在身边的诈骗套路。台下的大妈大爷们纷纷点头,表示以后要多注意。
“遇到许诺高回报的理财,不管对方说得多么天花乱坠,咱们都要警惕!”
“陌生链接别乱点,一不小心就可能泄露个人信息!”
“哪怕是熟人推荐的项目,也得留个心眼!”……
这些实用的防诈知识,被谭骁编成了朗朗上口的提醒,让居民们容易记住。她还特别提醒:“现在骗子的手段更新比手机软件还快,咱们可得随时擦亮眼睛!”
趣味互动超“燃”!
居民秒变防诈达人
“我知道!稳赚不赔的理财不存在的!”
“我来答!不能随便出借微信账号!”
“反电信网络诈骗专用号码是96110!”
课堂尾声的有奖问答环节中,居民们争相举手抢答,把刚学到的防诈知识活学活用,现场气氛热烈。
课后,检察干警“一对一”开启法律咨询模式,耐心解答居民遇到的实际问题。有位阿婆拉着检察干警的手说:“以前总担心自己被骗,现在心里踏实多了!”这场把检察业务融入民生实事的普法活动,真正走进了居民心坎里。
此次普法活动是静安区检察院践行检察为民宗旨、回应群众期盼的鲜活注脚。下一步,静安区检察院将立足检察职能,持续加强民生司法保障,通过定期开展法律宣讲、结对共建等特色活动,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帮助解决急难愁盼,切实以高质效检察履职守护群众美好生活,让法治温暖直抵人心。
文字 | 第七检察部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