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静安区检察院与区司法局联合举行《关于加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矫正观护工作协同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签约暨授牌仪式。市司法局刑罚执行处处长黄栋、安置帮教处处长姚炜,静安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吕平,区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莉,区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王强等领导出席活动,爱心企业、社会组织代表及社区矫正工作者等齐聚现场,共同见证未成年人保护协同治理的重要时刻。此次活动旨在深化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检察工作,健全犯罪预防与矫正观护领域的司法协同机制及社会支持体系,推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提质增效。
签约共建:织密司法协同保护网
今年以来,静安区检察院在市检察院指导下,深耕“高质效推进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协同体系”创新项目。区检察院立足法律监督职能,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着力构建检察机关与司法行政机关在信息互通、协作高效、资源互补及监督评估等工作中的联动机制。
活动中,检司双方正式签署《实施意见》。该意见紧扣未成年人身心特点与特殊保护需求,明确双方在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干预、督促监护、教育帮扶、犯罪预防等工作中的司法协同路径,通过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普法宣传及典型案例研讨发布等活动,精准提升罪错未成年人帮扶工作质效,为迷途少年照亮回归社会的路径。
静安区检察院同步发布《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检察要点提示》,在全市率先探索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全流程监督模式,系统梳理社区矫正决定和接收、监督管理、教育帮扶及解除和终止等环节涉未成年人特殊监督要点,以精准监督确保矫正工作严格依法开展,切实维护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合法权益。
基地授牌:凝聚社会协同合力
签约仪式后,静安区检察院与区司法局共同为大宁公园、闸北公园授予“未成年人公益活动基地”牌匾。根据相关规定,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将在这两处基地常态化参与法治教育与公益服务活动。
此举旨在进一步吸纳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深度参与,激活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支持体系的整体效能,为社区矫正工作注入专业资源与社会动能。通过组织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走进基地,在法治学习中明辨是非边界,在公益实践中体悟责任担当,帮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重塑自我认知、培育正向价值观,实现“安其身、暖其心、塑其魂”的矫治目标,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再犯罪风险。这既是司法机关与社会力量协同护“未”的生动实践,更彰显以多元共治为迷途少年搭建成长阶梯的决心,助其重启人生。
案例示范:彰显司法温度与力度
静安区检察院未检办案团队负责人肖立现场分享了罪错未成年人矫治典型案例。针对适用缓刑的涉罪未成年人,检察机关联合专业力量构建“心理咨询+训诫教育+监护督促+家庭教育指导”一体化帮教体系,实现精准矫治;同时推动矫正机构严格落实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特别规定,根据未成年对象个体特点定制矫治方案,确保帮教措施既符合法律规定又贴合成长需求。
下一步,静安区检察院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持续深化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司法协同与社会联动,进一步深化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司法协同创新成果,以法治力量凝聚保护合力,为罪错未成年人铺设坚实的回归之路,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供稿 | 未成年人检察办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