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声声悠扬的旋律和歌声从静安区大宁路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传出,难以想象这样动听的声音竟出自一群特殊的艺术团体。
今年5月18日是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今年的主题为“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近日,由静安区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主办,静安区残疾人联合会,大宁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承办的“静安有爱 ‘宁’聚美好”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暨第二十六次上海助残周静安区主题活动在大宁路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上海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汤艳,静安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傅俊出席活动,静安区检察院和区法院、区司法局等残工委成员单位,自强模范、助残先进代表、残障人士及残疾人工作者、爱心人士等3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
启动仪式
现场,静安区检察院会同区法院、区司法局与区残联共同启动“静安有爱 法治无碍”残疾人权益司法保障联动机制,通过部门联动织密法治保护网。依托近年来区检察院在残障群体权益保护领域探索的实践经验,区检察院与区残联共同签署《关于加强残疾人权益保障协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个案办理经验转换为长效制度保障,标志着两部门的协作迈入制度化、常态化新阶段。
《意见》聚焦构建“检察监督+残联服务”工作格局,通过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线索移送、办案协作、联合宣传等形式,共同促进争议纠纷实质性化解,为残障群体持续织密织细权益保障网络。
健全线索移送机制
发现残疾人权益受损,落实“移送——研判——处理——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实现线索处置规范化、监督办案精准化、权益保障实效化。
畅通权利救济绿色通道
在履职中发现残障群体因合法权益受损寻求司法救济,且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或法律援助条件的,主动告知其权利、引导协助申请。
推进多元联调机制
充分运用检调对接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深化涉残障群体矛盾纠纷化解协作联动,推动案结事了人和。
加强社会治理
针对履职中发现的侵害残障群体合法权益的普遍性、典型性、倾向性问题,通过联合调研、检察建议、整改回访等方式开展社会治理。
协同法治宣传
联合开展“送法进残疾人家庭、特教学校、残疾人集中就业机构、残疾人托养机构、残疾人医疗康复机构、残疾人专门协会”等活动,促进形成残疾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表演现场
现场,特殊群体以舞蹈、合唱、京剧、朗诵等不同形式,让观众看到了一幅幅充满生命张力的精彩画卷,勾勒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底色与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近年来,静安区检察院认真贯彻党中央部署要求,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凝聚多部门合力,协力推进盲道、图书馆等公共场所无障碍环境建设。今年全国助残日期间,‘检察+残联’协作再升级,不仅彰显着司法护残的力度和决心,更传递了城市文明的温度与进步。”静安区检察院民事与行政检察部主任毛文静说道。下一步,静安区检察院将持续深化“检察+残联”协同参与共治格局,拓宽残障群体权益保障监督领域,以更实举措保障残障群体特殊权益,做优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文字 | 郑琰 姚安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