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getDate()}}欢迎来到徐汇区人民检察院
         

“检府校”+外部监督 共筑法治“同心圆”

发布时间:2025-07-08

1752822392382051405.jpg

为主动接受人民监督,融入综治中心建设,徐汇区人民检察院深化“检府校”多方联动机制,于近日在凌云街道综治中心召开赵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拟不起诉公开听证会,并联合凌云街道,组织在校大学生参加实景法治课堂,沉浸式接受法治教育。听证会由徐汇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曹晓烨主持,人民监督员祝天剑、肖志珂、魏建平受邀作为听证员参与听证,徐汇区人大代表陈穹、侯杰、张华受邀出席,部分在校大学生、社区居民旁听。

以案释法,“家门口”听证“零距离”

听证会上,承办检察官向在场人员详细阐述了案件事实、法律适用和拟不起诉理由。2024年11月,赵某明知系犯罪所得,为牟取好处费,仍使用其本人银行账户为他人接收、转移赃款提供转账、取现帮助,其行为已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鉴于赵某到案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自愿认罪认罚并退缴违法所得且主动退赔,检察机关在综合评估本案案情后,认定赵某犯罪情节轻微,拟对其作相对不起诉处理。

听证员经独立评议后,一致同意检察机关作出的拟不起诉意见,并提醒赵某吸取教训,好好反省,曹晓烨副检察长也对其进行法治教育。“这是我第一次‘零距离’接触司法程序,原来听证会如此的严肃和庄严。看似‘普通兼职’‘帮个小忙’,却很有可能触犯法律底线。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当主动提高警惕,传播法律知识,预防电信诈骗发生。”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田芳铭同学激动地说。

而来自华东政法大学的吕晟源同学则对全过程人民民主有了新的认识:“本次参观听证活动,使我真切感受到了司法的公开与透明,也让我体会到了公民对司法活动进行监督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听证会增强了公民对法治的参与,听证员对检察机关相对不起诉的决定发表评议意见,既保证了司法活动的公正性,也为检察机关最终做出决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多方联动,座谈共话“金点子”

1752822447622055268.jpg

在随后召开的意见征集座谈会上,与会的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对本次听证予以肯定,表示从中感受到了自身作为外部监督力量,有效监督检察履职的意义。检察力量下沉到社区、学校,既让检察工作更“接地气”,透过真实案件让老百姓“学法、懂法”,提高法治意识、增强识别犯罪能力,更是让社会各界参与到检察工作中,促进规范检察履职、增强司法公信的有效举措。建议在今后的检察听证中,进一步对罪名等法律专业名词做好解释科普,并在意见收集环节让群众代表一同参与。

代表和监督员们还对“检府校”多方联动机制予以高度认可,建议检察机关进一步与街道、学校等加强合作,扩大检察公开范围,将检察听证等司法办案活动、检察服务站开进更多学校和社区,针对不同群体特点“量身”选取案件,满足居民、学生的法治需求,增强风险防范识别能力,提升普法宣传质效。

实景课堂,综治中心“沉浸行”

旁听完听证的大学生们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凌云街道综治中心,近距离探访这个基层社会治理和法律服务的“智慧大脑”。学生们逐一参观了信访接待室、检察服务室、法治宣传展板,深入了解综治中心承载的化解矛盾、法律服务、风险防控的职能。“检府校”三方联动,通过近距离参观、沉浸式体验,让学生既感受基层治理温度,也将法治教育从课堂延伸到社会。

在观看完综治中心播放的反诈宣传片,了解最新诈骗手段后,来自上海政法学院的柳栋同学有感而发:“我对综治中心播放的短片印象深刻,有些诈骗手段是我第一次知道。日常生活中,‘获利’‘贪财’的心理不可取,一旦产生,就会陷入诈骗分子布下的陷阱当中。”

近年来,徐汇区检察院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建立健全外部实质性监督机制,邀请特约检察员、特邀监督员、人民监督员等社会各界力量,亲身参与到检察办案工作的各个流程中,提升监督广度、力度、深度来助推高质效办案,确保检察工作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努力让公正司法与老百姓心中的那杆“秤”同频共振。

徐汇区检察院升级法律服务模式,深化与职能部门、学校联动配合,将检察力量进一步下沉,通过法律讲堂、普法视频、法律咨询、情景剧等形式,探索“法治教育+法律服务”双护航模式,积极融入社会治理和校园周边安全防治,共画法治的“同心圆”。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