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人民检察院认真落实关于构建检察“大管理”格局的工作部署,打造“智汇检立方”综合管理品牌,努力以高水平管理促进高质效办案。
一、转变被动响应管理思维 打造多维协同组织管理系统
1 画好“同心圆”深化“大管理”理念
画好自我管理的内圆
打造集体研学品牌“学习汇”,通过案例分析、学习研讨、交流互鉴等方式更新管理理念,提升管理素养。
画好各司其职相互融合的中圆
确立“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的管理方法,加强管案、管人、管事之间的衔接配合。
画好协同联动的外圆
聚焦一体抓实“三个管理”和群众关切的履职场景,开展综合履职能力专题培训,通过“政治+业务+管理”的集体头脑风暴,共同推动上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2 绘制“流程图”建立高标准管理体系
紧扣办案所需
制定标准推动科学办案对标“1+3+N”的高质效管理制度体系要求,制定4项管理细则标准,探索建立全员参与、三级管理权责明晰的高质效办案基本架构。
紧扣履职所需
完善指引提升工作质量编制84项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配套制度和2本实训教材,实现人财物事的精准管理。
紧扣发展所需
压实责任保障管理效能严格闭环管理,将督事与督人、督作风相结合,办案“三个效果”与考核激励、纠正偏差相结合,不断强化内部监督管理,保障制度执行。
3 奏响“协作曲”打造一体履职工作机制
聚焦重点战略协同履职
着眼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目标,优化全院资源配置,一体推进法治研究、检察实践和人才培养,以创新驱动改革发展,相关成效刊登于《检察日报》头版头条。
组建攻坚专班融合履职
突出综合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知识碰撞和快速响应,组建数字检察和“三个管理”的跨部门工作专班,联动提升业务质效。
围绕“汇心检察”系统履职
由综合管理部门牵头,持续参与构建“四大检察”融合的基层治理格局,获上海市法治为民办实事优秀项目、上海检察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典型案例等4项荣誉。
二、打破传统线性管理模式 构建数智驱动深度赋能格局
1 融入业务管理 提供精准决策
聚焦内部数据
通过多元数据整合碰撞,形成“业务痛点+数据碰撞=监督线索”的法律监督模型建构范式,强化业务管理效能。
拓宽外部数据
与行政机关共同开发“共建共享”监督系统,针对人民群众“头顶上的安全”发现并推动整改房屋高坠隐患点17处,转化公益诉讼案件4件,助力法律监督。
系统辅助业务决策
参与数据驾驶舱系统开发,实时生成检察业务电子“画像”,推动“应用尽用”,在辅助领导决策的同时为检察官提供风险预警,实现业务管理动态化。
2 融入案件管理 规范业务流程
实现权限管理分级管控
准确配置组织机构、人员权限、办案单元等关键环节,构建全流程数字化体系,确保检察业务应用系统运行规范。
实现检察业务“一网通办”
深度参与“制作笔录一件事”场景研发并取得国家版权局认证,平均办案时长减少2.7天,在全市率先试点形成“徐汇经验”,获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双创”十佳优秀案例。
实现类案快速办结
构建公检一站式快审中心,配套完成远程提讯设备搭建,危险驾驶罪、盗窃罪等类型案件实现规范高效办结。
3 融入质量管理 筑牢办案防线
强化办案现场规范安全
制定辅助办案协作流程10余项,在调查、侦查、执行、家门口“检察听证”等环节强化闭环保障。
提升线索管理质效
发挥技术性审查专业优势,引入区块链存证技术,实现可信时间戳在公益诉讼案件突破中的实践应用。
推动全覆盖质量管理
构建“出厂前”实体检查+程序监管的过程管理和“出厂后”案件评价+追责问责的工作机制,做到“应检尽检”,每案必检率100%,让司法责任制“带电长牙”。
三、重构单一固化能力结构 塑造跨界培养人才发展体系
1 强化组织支撑开启成长“加速器”
厘清人才发展基本盘
基于专业背景、工作经历、擅长领域、绩效数据等要素开展人才盘点,制定“汇聚未来”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驱动人才管理战略升级。识别关键岗位和核心人才
把岗位实践作为“练兵场”,组织安排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交流锻炼,以“全科培养”抬高能力低线、“跨界融合”突破发展高线,28人次获评全国、市级专家、人才、师资等。
重视人才梯队建设
建立见习主任培养机制,安排既懂业务又懂管理的骨干担任新入职公务员和新入额检察官导师,以全方位辅导促进全面发展。获全国、市级检察业务竞赛标兵能手26人次,其中80后14人次、90后6人次。
2 激发内生动力解锁能力“强化站”
主动融入检察业务
以“练为战”为导向,强化辅助办案能力,8人考取现代科技和先进装备使用相关资质,连续三年获上海检察机关司法警察训练考核优胜单位。
互学互鉴提升综合素养
升级综合写作团队和“检者拾光”普法团队,强化“文字功底+业务思维+法治传播”叠加优势,形成一批“刀笔兼通”的检察人才。
突出融合履职新优势
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组建人工智能综合履职团队,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形成“项目制+联合创新”的协同体系,推动10项AI检察项目创新产出,在新领域树起高质效办案标杆。
3 培育管理内核注入文化“粘合剂”
塑造共同愿景
广泛开展大讨论,凝炼“崇法尚德、忠诚惟民、求实励新、精进笃行”的新时代“徐检精神”。
传播精神实质
深挖塑造最美检察官、“党员先锋岗”等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典型,强化“文字功底+业务思维+法治传播”叠加优势,讲好高质效办案的真实故事和人物事迹,提升职业认同和荣誉感。
鼓励改革创新
成立开放式AI兴趣小组,定期开展自我学习、专家智库辅导,浓厚创新氛围,完善创新项目培育工作机制,助力推广转化。连续五年组织22名干警参加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论坛,8篇调研文章获奖,就数字知识产权,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著作权等议题提出“徐汇方案”。
未来发展
·深化“大管理”格局,实现综合管理和检察业务“双融双促”
·数据驱动创新,实现业务智能和组织智慧同步提升
·持续学习创新,实现人才优势和发展胜势多维汇聚
微信公众号